在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工作会上,河南大学代表河南省高校作典型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和高校财务同仁:
很荣幸与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省厅财务工作会上,共同交流和探讨中期财政规划和学校预算,下面我将结合学校的财务工作实际,谈一些对中期财务规划编制的一些体会,以及学校在编制规划和预算中的一些做法。
从2014年开始,国家层面相继修订和出台了预算法、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和实行中期财政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目的是建立跨年度预算收支平衡机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我省2014年率先启动滚动编制中期规划,通过改变编报模式(一年变三年)、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改变核拨方式(按人头改为因素和指标)、加强预算执行和支出管理、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等措施,深化预算体制改革,在继续加大对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促使高校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集中财力办好教育事业。
对高校来说,规划是事业发展的指挥棒和路线图,预算是杠杆、是发动机,能撬动、拉动学校事业发展,中期规划则是规划与预算的有机结合。由于过去那种靠加大投入,利用资源拉动的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中期发展规划是对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转变,从供给侧改革发力,提高供给质量,在现有资源配置环境下,科学分析,找准短板,长远规划,务实施策,高效配置,精准发力,通过资源优化和高效配置来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解决和规范预算编制的科学、效率问题,教育厅督促和推行中期规划编制,在预算编制的关键节点上多次召开座谈会议了解情况,做好解释,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工作,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同仁也深刻认识到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也坚信中期财政规划对高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会很快体现出来。
近年来,河南大学按照省里要求,不断深化预算改革,在中期规划的制定、学校年度预算的编制、执行方面积极探索和尝试,有一些感受,今天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
一、预算与规划相结合,项目与资金相匹配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校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的制定必须有资金保障,学校的年度预算制定时充分结合学校年度整体工作计划,两者结合得比较紧密;反过来,学校的中长期规划制定也要考虑资金保障问题,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近年来,我们学校制定的几次大的规划,如《百年名校振兴规划》(2010-2020年),以及五年规划,都成立了专门的财务规划小组,在严格测算、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为规划中的重大项目提供财务数据和资金预算,因此在编制中长期财政规划时,能较好地与学校的中长期事业发展规划进行匹配和融合。
二、推动预算精细管理,不断提高资金效益
河南大学不断深化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经过多年的摸索,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架构体系,建立院为主体,权责明晰,一级核算,两级管理”的财务运行模式,学校、职能管理部门和各学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以项目管理为抓手,淡化部门管理意识。学院是办学主体,有一定的事权和匹配的财权,机关和归口管理部门职责定位是服务、指导和监督。在预算安排上,收入预算积极稳妥,支出预算有保有压,重点倾斜,保主要是保民生;支持的重点是学科学位点建设、科研实力培育、教学质量工程、教学实验条件改善、国际交流与人才队伍建设等高水平大学内涵建设项目;压缩行政运行和消耗性支出。在资金分配上,能定额的定额,专项以经常性专项为主,投入方向和支持力度持续稳定,一次性专项科学论证,按程序集体决策,总体占比很小,作为经常性专项的有益补充,同时建立了学校预算调节基金和跨年度平衡基金,既解决预算外急需项目的资金需求,又维护了预算的刚性。在具体的预算编制中,有这么几个特点:
1.预算的全面性
按照预算的全口径要求,将预算批复的财政资金全部纳入收入盘子,科学预测专项资金,将自己掌握的包括学费、科研事业收入、后勤经营收入、以往年度结余结转资金等各项收入都纳入预算盘子,对学校的财力进行一个全面的预测,实行收支一本预算,确保预算的全面和完整。
2.预算的科学性
首先注重研究上级主管部门的文件和政策,在大方向上时刻与主管部门保持一致,例如按生均定额下拨的财政资金,我们在编制预算时也体现出生均定额测算方法,能按定额测算的都按定额测算。在管理模式上,学校实行财权与事权相匹配原则,下放财权,各院系成为办事花钱的主体,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在预算编制内容上,基本运行按定额测算,经常性专项根据学校规划的事业发展需要确定,一次性专项是每年根据学校或学院急需情况上报的,基本上是一些修缮类项目,在数量和数额上,以经常性专项为主,一次性专项作为有益补充占比较小。近年来,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教育厅的领导下,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高水平大学和内涵建设,资金投入方向和力度持续稳定,财力向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项目倾斜。
在学校的预算导向和分配模式下,各学院作为办学主体,清楚自己的财力,也清楚如何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年在编制中期规划上报预算时,可以根据定额测算自己的年度经费总量,按照学校的经费导向结合学院实际确定工作重点、进行可行性论证、设定绩效目标,并按照中期规划要求上报专项细化内容。待预算下达和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后,学校只需进行微调,临时性的资金需求可以通过跨年度平衡基金和预算调节事业基金解决,最大限度保持中期规划和校内预算的吻合度。
预算草案形成后,还须多次征求、听取其他分管校领导、职能部处意见,通过教代会形式广泛听取教职工意见,确保预算的合理合规和科学性。
3.预算的时效性
学校根据财政二上二下要求,在启动中期财务规划编制工作时,就开始收集全校教职工、学生等分类信息,将学校的预算编制工作有机地嵌入到中期规划中,尽量确保学校预算与省里预算时间上同步,内容上基本一致,每年2月底、3月初预算批复后,我们再对预算进行微调和细化,经教代会审议,报学校研究决定。
在校内预算下达之前,为保障院系和相关部门事业发展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会按上年度经费核拨水平的50%预拨经费,提前下达经费,保障院系项目建设提前启动论证、招标、合同签订等程序,打好经费到账和项目建设的时间差,最大限度争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的时间。
4.备选库的管理
专项实行项目备选库管理,所有项目经科学论证后,按照学校程序研究纳入备选库管理,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同时实行灵活调整机制,急需的、具备条件的优先启动,暂不具备条件的纳入以后年度安排。
三、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一是树立刚性预算理念,做到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规划的项目、用途使用,不得随意更改。预算下达后,财务部门不再接受追加经费的申请,确因工作需要安排的经费,在科学论证后上报学校研究决定,由学校预算调节基金酌情安排,既维护预算的刚性,又保障临时急需项目的资金需求。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督,充分利用校园网、新媒体等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下达文件、通知,明确预算支出执行责任主体,明确支出时限,及时沟通,建立项目执行的月报、季报制度,督促加快项目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对执行进度慢、预计年底结余、绩效欠佳的项目,通过预算执行中期评估后,统筹用于单位亟需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在编制中期规划时,我们会与归口管理部门和院系进行充分沟通,根据教学、科研等特点设定绩效考核目标,年底结束时会对项目的执行效果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因素,执行好的给予经费倾斜,执行不好的和不力的给予警告甚至对经费安排进行消减。
近年来,河南大学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在兄弟高校的关怀帮助下,各项事业平稳发展,作为省属高校,今后我们将密切关注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中期财政规划,提高财务保障和支撑能力,支持学校双一流建设,重点支持学校重点项目,增强核心竞争力,为河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