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代表省属高校作内控管理经验典型发言
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或社会事务的监管者,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建设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因此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要的一部分,实施内部控制既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高校管理的基石,因此这项工作对提高管理水平,改进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大学创建于1912年,是我省高校中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字号。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学校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龙子湖校区奠基、中西部高校振兴支持计划等为标志,在学科、科研、人才队伍、国际化等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家财政拨款的增加,基建项目相应增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也日趋复杂,作为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如何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财富用好,将资金的好钢用在内涵建设和发展的刀刃上,做到民主科学理财、合理配置资源,投入产出实现效益最大化,这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内控制度建设无疑在其中将起到关键作用。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发布实施以来,河南大学按照上级主管部门部署,积极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扎实做好内控规范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主管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好评,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单位层面夯实内控之基
内控的核心是制衡和关口前移,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防火墙。只有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地实施内控规范,在实际应用中既做加法,又做减法,既达到防控风险的目的,又不影响业务工作效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内控建设的作用,涵盖学校经济活动事项,提高统筹和管控能力。近年来,河南大学的内控建设顺利开展,与学校良好的内控建设环境有重大关系。
1、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推动
内控建设的顺利实施,学校领导的作用非常关键。单位内部跨部门的沟通协调和通力合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学校领导的重视也是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近年来,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积极推动下,学校的内部管理制度、业务流程、议事决策机制、内部沟通协调监督机制不断完善。近期,上级部门下发推进内控建设的通知后,校领导及时组织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学校层面内控领导工作组,积极推动内控建设进度,成为学校内控建设与有效实施最重要的保障。
2、制定完善议事决策机制
为提高管理效能、工作效率和民主决策水平,学校制定了系统的工作规则、工作章程以及"三重一大"等制度规定,采取党委常委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等决策方式,按照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的法定程序依法决策,保证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建立实施内控联席工作机制
内控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它的实施需要各单位全员参与。在高校内部主要涉及的经济活动中,财务部门是连接的纽带,也是内控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保障工作效率,明确内控步骤和要求,学校及时搭建了内控组织机构,学校财务牵头,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审计、监察实施监督,开展流程梳理、风险评估、制度落实等工作,构建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联席工作机制,保证内控规范的有效实施。
4、定期开展风险评估
为及时发现学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河南大学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结合内控目标和经济业务特点,建立内控风险评估机制。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建立定期评估工作机制,工作小组组织专家定期对学校和各业务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审查流程,明确风险点,加强评估结果的分析、反馈和应用。
5、注重加强内控业务培训
学校重视加强教职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和业务技能培训。一是充分利用学校人力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内控相关业务培训;二是鼓励相关管理人员参加主管部门举办的业务培训和交流;三是充分利用全校继续教育培训的有利时机,加强对重要岗位、关键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业务层面把好内控关口
内部控制应该是贯穿于高校经济活动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实现对单位的相关业务和事项进行全方位的管控,任何部门或个人的经济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单位内控体系之外。学校在经济业务层面上嵌入了内控的常用方法。一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相关业务管理制度,将各项业务工作均纳入制度的笼子;二是科学、合理设置业务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内部稽核和监督;三是摸排关键岗位,梳理业务流程,根据业务类型实行分级授权管理。
在河南大学目前的内控体系下,学校重大经济业务的开展,一般要经过项目申请、可行性论证、预算编制、招标采购、合同会签、资产验收、资金支付等业务流程,河南大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了重点环节的风险防控。根据业务开展部门,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由经济业务开展单位(学院或部门)结合实际需求向归口管理部门提出项目申请,各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业务、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并形成报告,编制项目预算书后报学校预算编制工作组。
第二个阶段由预算编制工作组按照预算编制程序,严格测算、科学分析,根据学校整体资金状况和事业发展计划,按照项目实施的轻重缓急提出预算安排计划,在编制工作组与各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充分沟通、总会计师与校领导充分沟通并听取学校层面预算安排意见的基础上,形成预算安排草案,报学校教代会审议,根据学校三重一大要求,提交学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并下达预算。
第三个阶段是项目的招标采购阶段,由学校根据河南省政府采购目录和学校招标采购管理细则,按照经济事项的金额和重要程度,分级分类实施院、校、省三级采购方式,既体现简政放权要求,又保证招标采购业务的规范。
第四个阶段为合同会签阶段,按照学校合同管理办法分级分类实行合同审签。由项目建设单位、归口管理部门、财务、审计、法律顾问、国资部门从不同的维度对合同进行审签,把好各自口,防范合同风险。同时,为提高审签效率,学校实施集中会签,并书面授权归口单位代表校长签署合同,保证合同审签的合规、高效。
第五个阶段为资产验收阶段,在学校校、归口单位、院系的三级国资管理体制的框架下,按照资产类别和金额,分别由资产使用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学校国资部门组织专家对资产进行质量技术等验收,出具验收意见或签署验收单。
第六个阶段为资金支付审签阶段,项目建设单位根据合同提出资金支付申请,经单位负责人签批后报销。学校对重大经济业务(5万元以上)的资金支付,由项目建设单位、项目主管部门、审计部门、财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资金支付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严格把关。为推进简政放权、优化审批流程,学校财务部门整合内部计划、核算、主管负责人审签流程,实行内部联签后,进入核算和支付程序,缩短资金支付审签时间,提高支付效率。
由于资金结算是内控的关键环节,高校目前结算方式主要为零余额、公务卡、网银等电子结算方式,是内控中的风险易发点,为保障资金安全,学校财务严格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和授权审批的要求,在资金结算环节设置了录入、复核、提交、授权等流程,对每一笔资金支付实行流程管理和授权监控;对单笔大额资金,还须按照金额权限进行二次复核并签字确认:5万以上的报科长复核;50万以上的须再报副处长复核;500万以上的须再报处长复核,资金才能完成最终支付。
三、对学校内控建设工作的展望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它的建成和完善需要单位内部各部门凝心聚力、齐抓共管。在内控规范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河南大学这几年一直在不断地学习、摸索和成长,有经验也有亟待完善的地方。今后在学校的管理中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内控的作用,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随着信息技术在单位业务管理方面的广泛应用,如何将内控规范中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等要求嵌入到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中,并逐步实现各业务管理平台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内控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约束和监控,降低控制风险,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他的第一个工作设想。下一步将以财务部门优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为试点,逐步实现预算、收支、结算工作的流程控制。
二是要加大信息内部公开力度。信息内部公开是内控的重要手段,通过公开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加强对经济活动的监督。近年来,河南大学在推动信息公开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在单位层面上,实现职责、岗位、流程公开;在业务层面上,学校已实现通过校园网、教代会、下达通知等形式在校内公开预算安排、执行情况,财务工作计划;同时,通过校园网向社会公开资产处置、招标信息等情况。下一步,随着内控建设的深入,学校将在搭建平台、完善制度、规范流程、细化内容、拓宽渠道、创新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